相关资讯

广州期货配资 山河与共 | 第一单元:初兴风土——契丹女真的文化起源与特色

发布日期:2024-11-03 23:26    点击次数:183

广州期货配资 山河与共 | 第一单元:初兴风土——契丹女真的文化起源与特色

注:投诉基本信息、投诉问题为当事人在全国12315平台投诉时自行填写广州期货配资。

注:投诉基本信息、投诉问题为当事人在全国12315平台投诉时自行填写。

“山河与共——辽金历史文化主题文物展”正在辽宁省博物馆展馆三楼20、21号展厅展出,展览精品荟萃,其中,第一单元:初兴风土——契丹女真的文化起源与特色,展出了一批具有地域特色有文物,均为三燕文化和辽文化文物精品,欢迎大家前来观展。

展品欣赏

鎏金镂空铜鞍桥包片

十六国(304—439)

辽宁朝阳县十二台砖厂出土

朝阳博物馆藏

龙凤纹镂空铜鎏金箭箙饰

十六国(304—439)

辽宁北票喇嘛洞墓地出土

朝阳博物馆藏

鎏金镂空铜带扣

十六国(304—439)

辽宁北票喇嘛洞墓地出土

北票市博物馆藏

龙城三燕:慕容鲜卑先后建立了前燕、后燕、西燕、南燕,以及西北的吐谷浑等多个政权,部族在开疆拓土与融合发展中不断壮大。慕容鲜卑文化在吸收融合周边其他民族多种文化因素,特别是中原汉文化因素的基础上,形成了内涵丰富、特色鲜明的三燕文化。辽宁是三燕文化的主要分布区,特别是龙城(今辽宁朝阳),作为三燕都城或留都达80年,保留了大量的三燕文化遗迹、遗物,为研究慕容鲜卑乃至魏晋十六国时期北方的历史文化提供了重要依据。

镶玉银鞓蹀躞带/鞧带

辽(916—1125)

蹀躞带长56-61厘米 宽1.6厘米、

鞧带下垂部分长80厘米 全长320厘米

内蒙古奈曼旗辽陈国公主墓出土

内蒙古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院藏

镶玉银马络头

辽(916—1125)

银马络宽1.5厘米 厚0.05厘米

内蒙古奈曼旗辽陈国公主墓出土

内蒙古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院藏

镶玉银胸带、鎏金铜马镫

辽(916—1125)

胸带周长168厘米 宽1.6厘米

马镫通高20厘米 宽13.3厘米 踏板长13.2厘米

内蒙古奈曼旗辽陈国公主墓出土

内蒙古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院藏

马具:马具是契丹族文化的标志之一。契丹的马具主要有:络头、马衔、镳、缰、胸带(攀胸)、马镫、马鞍、障泥、蹀躞(蹀躞)带、鞧带等部分构成。从辽墓出土的大量马具看,其受唐文化的影响最大,如络头饰、镳、攀胸、杏叶、鞍桥、障泥等,均与唐代马具相似。尤其是前鞍桥、呈颌弓形,明显可见与唐代同类马具的前后承继关系。契丹人的马鞍与当时中原地区的“端砚、蜀锦、定瓷”并称“天下第一”。

引马出行图壁画

辽(916—1125)

辽宁阜新平原公主墓出土

辽宁省博物馆藏

驼车出行图壁画

辽(916—1125)

辽宁阜新平原公主墓出土

辽宁省博物馆藏

壁画:辽代墓葬壁画真实反映出草原地区文化与汉族文化的交融并存。题材广泛,是当时社会生活的生动写照。壁画中的贵族宴饮图、出游图、游牧图,既是契丹人生活习俗的反映,也折射出辽朝统治下北方少数民族与汉族共同生息,相互融合的情况。辽墓出土壁画对辽朝社会生活的反映,还体现在壁画中所表现出的社会等级和贫富悬殊,以及不同阶层在衣着服饰上存在的明显差异。这幅壁画描绘的是出行队伍中的驼车、马匹和侍从,持骨朵的侍从,反映出契丹人长年游牧的军事化生活特征。

发布于:北京市